發布:2025-03-26 00:22:13 關注:2414次
博士后是青年科技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和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學校高度重視博士后隊伍建設,將博士后隊伍建設納入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全局中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持續推動博士后隊伍規模倍增、質量倍增、效能倍增。為更好打造學校青年人才隊伍,賦能學校“雙一流”建設,北京理工大學誠邀海內外青年博士加盟博士后隊伍,共謀發展,共鑄輝煌!
一、團隊簡介
北京理工大學智能車輛研究團隊依托多棲平臺驅動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智能無人系統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無人車技術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專注于多個前沿科研領域,包括智能車輛理論與設計、智能駕駛感知決策與規劃技術、融合人車路的車輛裝備智能化操縱技術、智能線控底盤技術,并拓展至軍民兩用智能多域多平臺協同控制技術。團隊現有教授5名,擔任多個預研與型號項目總師、副總師,多人入選“國家高層次領軍人才”,“國家高層次青年人才”。自1990年至1995年,團隊研制了我國第一臺自主式無人駕駛車輛,并于199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團隊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在智能車輛自動操控技術領域取得一系列突破,并實現多項應用,于2019年牽頭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同時獲數十項部級科技獎勵。2013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舉辦的“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冠軍。此外,團隊在陸軍跨越險阻地面無人系統挑戰賽中名列前茅,2023年分別奪得A1組自主機動賽和A2組自主偵察賽冠軍。團隊具有深厚的科研功底和廣闊的國際視野,可提供高水平學術合作和職業發展規劃指導。
二、團隊成員簡介
01席軍強,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領軍人才。現任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北京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車輛工程專業教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智能網聯汽車系統架構分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電器分會副主任委員、IJHEV以及《中國機械工程》等多個國際及國內期刊編委、《兵工學報》特種車輛動力學與控制專刊特邀主編,主要研究方向車輛智能操縱與控制、駕駛員認知和駕駛員意圖識別。作為項目主持人承擔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基礎研究項目等十余項國家項目,現為某重大工程型號項目負責人,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 SCI/EI 論文100余篇,獲國家及國際發明專利33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第一完成人 1 項),獲省部級獎項7項。作為導師指導的博士論文《基于個性化駕駛員模型的車輛輔助駕駛系統自適應技術研究》獲得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02龔建偉,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汽車研究所所長、第三屆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運載學部委員、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駕駛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智能駕車輛與機器人分會副事長、北京市智能網聯駕駛技術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等。主要研究領域為地面無人系統,自動駕駛和移動機器人技術,負責國家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多項智能無人車輛重大專項或重點項目及企業自動駕駛關鍵技術重點項目等。著有《無人駕駛車輛模型預測控制》、《無人駕駛車輛目標檢測與運動跟蹤》、《智能車輛類人駕駛》等十多部著作,獲部級科技獎勵2項,發表研究論文100多篇、授權發明專利70多項。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學部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關鍵技術貢獻獎。帶領團隊獲跨越險阻2014/2016/2018/2021/2023地面無人系統挑戰賽各組別多項獎勵,A1、A2、C1、D4組成績名列前茅,均獲獎勵項目資助。
03劉海鷗,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汽車研究所副所長。長期從事智能車輛相關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車輛智能操控理論與設計、人機協同駕駛支持理論與設計、基于數據融合的環境參數重構理論與設計、模塊化智能動力控制系統理論與設計。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礎研究等項目,著有學術專著《重型越野車輛自動機械變速器操控系統關鍵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排名第2),另獲省部級獎項5項。發表SCI/EI 論文30余篇,獲授權發明專利 20 余項。帶領團隊參加跨越險阻2023地面無人系統挑戰賽,獲A1組第一名。
04于會龍,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高層次青年人才。2017年博士畢業于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專業,2018-2021年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為智能無人車輛總體設計方法與自動駕駛決策控制技術。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項目、基礎產品創新科研項目、十四五裝備預先研究項目、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項目課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小米聯合基金重點項目課題等國家級省部級項目十余項,企業委托項目十余項。擔任某重大型號項目副總師。發表SCI/EI論文50余篇,獲國際會議最佳學生論文獎,授權發明專利10余項。2021年獲歐盟瑪麗居里學者計劃Seal of Excellence榮譽。指導博士生獲2022 IEEE ITSC自主泊車全球挑戰賽冠軍,指導研究生獲2023年全國挑戰杯揭榜掛帥賽道全國二等獎,指導本科生獲2023年北京市普通高校優秀本科生畢業論文獎。獲SAE汽車智能交通技術創新獎一等獎(排名1),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排名2)。擔任河南省地面無人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兵工學報》《汽車工程學報》青年編委,《兵工學報》特種車輛動力學與控制專刊執行主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電器技術分會技術與標準專家組特聘專家。
05王文碩,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高層次青年人才。2018年博士畢業于北京理工大學。攻讀博士期間(2015-2018),先后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進行聯合培養,師從美國工程院院士J. Karl Hedrick教授。博士畢業后,先后于卡內基梅隆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麥吉爾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長期從事于復雜環境下移動機器人智能決策、駕駛行為認知與理解、人-機交互/協同與人工智能等交叉領域與前沿研究。獲IEEE T-IV喬治·薩里迪斯最佳期刊論文獎、TSE期刊最佳論文獎和最佳客座編輯獎、加拿大IVADO Postdoc Fellowship獎,獲《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北京理工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獎》,連續兩年(2023/2024)入選斯坦福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入選全球首份AI華人青年學者榜單。發表論文70余篇(SCI論文30余篇),谷歌學術引用3500余次(H因子30),授權美國發明專利4項、中國發明專利12項,出版英文學術專著1部、中文教材1部。目前,擔任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Vehicles (IF:14)、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IF:6.1)、Journal of Field Robotics (IF:4.2)等多個國際SCI期刊副主編。
三、招聘方向
機械工程、車輛工程、信息與控制、計算機、應用數學相關專業,智能無人系統、智能車輛與移動機器人感知、決策與控制方向。
四、應聘條件
1.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和道德修養;
2.具有數學、計算機、機械、控制或其他工程等相關專業背景,具有良好的主動性、團隊意識和英文寫作能力;
3.在國內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已取得博士學位,一般畢業不超過3年;或者近期內能順利完成博士論文答辯,獲得博士學位的應屆畢業生;
4.年齡35周歲及以下,品學兼優、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學術背景、較強的創新活力和學術潛能,具備獨立開展研究工作的能力;
5.符合國家、學校博士后招聘的有關要求。
五、薪資待遇與發展平臺
01薪資待遇
1.特立博士后:主要面向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青年人才,進行拔尖人才培養,基本年薪37.5萬元起。
2.團隊崗博士后:主要面向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較好的青年人才,培養團隊青年骨干,基本年薪25萬元起。
4.根據學校政策,辦理在京落戶、子女入托等,優秀者可留校轉教研崗職位。
02發展平臺
北京理工大學智能車輛技術團隊博士后研究人員可依托學校部分科研流動站、科研工作站以及學校異地機構/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工作地點可選擇北京、珠海、鄭州,為海內外青年人才提供更廣闊的職業發展平臺。
六、應聘方式
應聘者請將申請材料(包括個人簡歷、曾參與的重要科研項目及個人貢獻、代表性學術成果)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抄送[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注明“應聘博士后+姓名+專業+博士后網”。
聯系人:機械與車輛學院 于老師
原文出處:
https://mp.weixin.qq.com/s/xNpCrX3Odz2yKEWq4RV_Tw
(電話聯系時請說明是在博士后網(boshihouzp.gaoxiaozp.com)看到的招聘信息,郵件申請時請在標題結尾加上信息來源于“博士后網(boshihouzp.gaoxiaozp.com)”)。
【1】凡本網注明"來源:濱海人才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于濱海人才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濱海人才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是本著為求職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
其他教職工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