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2-07-23 04:36:18 關注:31959次
江西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2022年高層次人招聘公告
一、學校簡介
江西中醫藥大學創建于1959年。學校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國家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入選“教育部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全國創新創業教育50強高校”。學校現設有本科專業27個,涵蓋醫、理、工、文、經、管、藝等學科門類。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6個,碩士學位授權類別4個,中藥學、中醫學被列為江西省一流學科,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8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專病)7個。中藥學、中醫學、藥學3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0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
學校擁有3個國家級科研平臺(中藥固體制劑制造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蒙藥丸劑關鍵技術及工藝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創新藥物與高效節能降耗制藥設備國家重點實驗室),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44個省部級科研平臺,有院士工作站1個,博士后流動站2個、工作站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4個。
近五年,以獨立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其中,“雙惟實踐育人模式”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實現該獎項江西省零的突破。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其中,“熱敏灸技術的創立及推廣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填補了江西醫學領域空白;“中藥制造現代化——固體制劑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實現江西藥類該獎項零的突破。獲國家質量工程項目16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9項。近5年,共承擔省部級以上項目近600項,年均科研經費6700余萬元,有27項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
學校現擁有3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于一體的“三級甲等”中醫、中西醫結合直屬附屬醫院,總開放病床超過3000張。近年來,學校各項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已成為以中醫藥教育為主體、多學科協調發展、產學研結合特色鮮明的高等中醫藥院校。詳情請登錄學校主頁(http://www.jxutcm.edu.cn/)
二、中醫學院概況
學院現設有中醫基礎理論教研室、內經教研室、中醫醫史文獻教研室、方劑學教研室、中醫診斷學教研室、臨床中藥學教研室、中醫養生學教研室、醫古文教研室、傷寒教研室、金匱要略教研室、溫病學教研室、人體解剖學教研室、組織胚胎學教研室、生理學教研室、病理學教研室、生物化學教研室、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教研室、預防醫學教研室、循證醫學教研室十九個教研室,一個基礎醫學實驗中心,兩個省部級以上科研機構循證醫學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分中心、江西省中醫藥食療產品開發與評價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和中醫研究所、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健康養生研究所、氣功科學研究所、中醫藥膳研究所、轉化醫學中心、基礎醫學研究所、循證醫學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學校中醫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九個校內科研機構。
現有教學、科研實驗室面積8960㎡,萬元以上儀器設備225臺,儀器設備總價值近7000萬元。
承擔學校中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中藥學、制藥工程、生物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公共事業管理、醫事法律、醫療保險等26個專業的研究生、本科生、高職生、成教生、留學生等不同層次學生的所有中、西醫基礎課程和生物工程專業課程的教學、科研任務。學院每年承擔計劃總學時數40024,人均承擔計劃學時數626。
三、引進對象
第一類:在全球具有學術影響力的杰出人才。在所從事學科領域做出了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眼光,具備開拓本學科領域國際學術前沿的能力。年齡一般不超過65周歲(1956年1月1日以后出生)。
第二類:在全國具有學術影響力的領軍人才。在所從事學科領域做出具有影響力的突出貢獻,能夠把握本領域學科發展方向,引領本領域國際學術前沿的杰出人才;國家教學名師、岐黃學者等;國家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協同創新中心)的帶頭人;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個人排名前二)或二等獎(個人排名第一);國家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個人排名前二)或二等獎(個人排名第一);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個人排名前二)或二等獎(個人排名第一);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專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等;在《science》《nature》《cell》雜志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具有同等水平的海外專家、學者及留學歸國人員(需提供具有說服力的材料)。年齡一般不超過50周歲(1971年1月1日以后出生)。
第三類:在學術學科方面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帶頭人。
a. 在各省(直轄市)具有較高學術影響力的專家。
具有正高(或相當)專業技術職稱,在所從事的領域具有一定科研優勢,已取得國內外同行公認的重要成就,學術、技術水平處于國內外先進水平或居省內領先地位的杰出人才。
省部級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協同創新中心)帶頭人。
省級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個人排名前二)或二等獎(個人排名第一)以上。
省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個人排名第一)以上;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個人排名第一)以上。
擔任中華中醫藥學會、針灸學會、中藥學會、藥學會等行業一級學會的二級分會副主任委員以上。
國家級或行業規劃教材主編等。
年齡一般不超過45周歲(1976年1月1日以后出生)。
b. 在全球排名前300名的高校工作或從事的學科專業排名在全球前100名的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
大學排名認定標準為:2019年以來,q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學排名、u.s.news世界大學排名、軟科(arwu)世界大學排名中任意2個大學排名為全球前300名。
學科專業排名認定標準為:2019年以來,qs學科專業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學科專業、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gras)中任意1個學科排名全球前100名。
年齡一般不超過45周歲(1976年1月1日以后出生)。
第四類:學科發展需要的博士人才。
a.在全球排名前300名的高校或學科專業排名全球前100名的具有博士學位人員(大學與學科專業排名認定標準同上)。
b.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學科或第四、五輪學科評估獲a+
學科的博士研究生;中醫臨床專業博士研究生(具有執業醫師資格)、中醫“四大經典”(金匱、傷寒、溫病、內經方向)或西醫內科學、西醫外科學專業博士研究生。
c.教學科研及學科專業建設所需的其他具有博士學位人員。
第五類:師資博士后。
年齡一般在35歲以下(1986年1月1日以后出生),博士畢業不超過兩年。
四、引進計劃
1.第一、二、三類引進人數不限。
2.博士及博士后招聘計劃。
注:崗位招聘條件中年齡的具體范圍
30周歲以下指1992年1月1日以后出生;
35周歲以下指1987年1月1日以后出生;
40周歲以下指1982年1月1日以后出生;
45周歲以下指1977年1月1日以后出生;
50周歲以下指1972年1月1日以后出生。
五、引進人才待遇
1.高層次人才待遇
注:(1)以上引進待遇均為稅前待遇。
(2)第一、二、三類人才與業績特別優秀的博士、博士后引進待遇由學校根據實際需要,聘請國內外同行專家或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組建專家評議組,根據其崗位職責、工作任務等進行綜合評議。
2.南昌市人才政策
符合《南昌市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辦法(試行)》(http://ncdj.nc.gov.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33&id=3152)條件的博士研究生,給予每人一次性就業、安家、租房等生活補貼5萬元并提供購房補貼10萬元;首次將戶口遷移至南昌(含集體戶口),每人發放1000元落戶獎勵。
3.江西省人才政策
符合《江西省高層次人才引進實施辦法》(http://rc.jxzzb.gov.cn/www/policyinfo/855/2)條件認定的人才,按規定享受編制管理、崗位聘用、工資待遇、生活待遇、職稱評定、科研服務、稅收優惠、戶籍辦理、社會保險辦理、子女入學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江西省“雙千計劃”(http://rc.jxzzb.gov.cn/www/newsinfo/9687/0):對創新領軍人才長期項目和外國專家(長期)項目入選者,自然科學類給予每人200萬-300萬元的項目資助,人文社科類給予每人20萬-50 萬元的項目資助;對創新領軍人才長期(青年)項目入選者,給予每人100 萬元的項目資助;對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入選者,給予每個團隊500萬-800萬元的項目資助。對創新領軍人才短期項目和外國專家(短期)項目入選者,自然科學類給予每人30萬-50萬元項目資助,人文社科類給予每人10萬-20萬元項目資助。具體以當年度江西省“雙千計劃”相關通知為準。
井岡學者、青年井岡學者:井岡學者特聘教授聘期內獎金為每人每年20萬元;自然科學、工程類科研配套經費不低于80萬元,人文社會科學科研配套經費不低于20萬元。青年井岡學者聘期內獎金為每人每年人民幣10萬元。
六、報名辦法
1.報名時間
自公告發布之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招滿為止。
2.提交材料要求
為了確保方便、快捷、成功應聘崗位,請應聘者務必按照以下要求進行投送材料:
(1) 第一、二、三類人才請填寫《江西中醫藥大學引進高層次人才申請表》(附件1);博士人才請填寫《江西中醫藥大學2022年博士人才應聘申請表》(附件2);申請博士后請填寫《江西中醫藥大學2022年師資博士后申請表》(附件3)。
(2) 相關資質證明材料(pdf電子掃描件,包括各學習階段學歷學位證書、專業技術職務證書、有效期內第二代居民身份正反面或護照,職業資格證書、有關獎勵榮譽證書等。海外留學回國博士還需提供教育部學歷學位認證、留學回國人員證明等材料)。
(3) 科研成果證明材料(pdf電子掃描件,包括重要學術論文及三大檢索收錄情況、代表性科研項目及科研成果獲獎證書)。
(4) 博士畢業生須按《江西中醫藥大學應聘人員專家推薦信》(附件4)格式提供兩名同專業領域正高職稱專家推薦信,其中之一應為導師推薦信(面試時提交原件);具有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博士研究生無需提供。
一、二、三類人才及博士人才請將上述材料以電子郵件附件的形式發至應聘部門聯系人郵箱。(文件名格式為:畢業院校+姓名+專業+應聘部門+崗位,如“江西中醫藥大學+張三+中醫學專業+中醫學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申請博士后請登陸學校官網(https://www.jxutcm.edu.cn/)或人事處網站(https://rsc.jxutcm.edu.cn/)查閱“江西中醫藥大學2022年師資博士后招聘公告”,詳細了解并按有關要求報名。
3.誠信要求
應聘者應誠信報名,須向學校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和材料,不得弄虛作假。凡弄虛作假者,一經查實,取消應聘資格,學校不予聘用或解除聘用(博士后)合同,并將其失信情況及時反饋原單位,記錄個人檔案;應聘人員需按要求制作并發送郵件,應聘材料不齊全、不規范者,或不符合崗位招聘條件者,均不予以受理。
七、資格復查、招聘
1. 博士研究生招聘參照《江西中醫藥大學引進高層次人才面試招聘管理辦法》要求,采用面試考核方式進行,流程包括學校組織面試、試講、專業測試、健康檢查、思想政治考察等環節。
2. 資格復查:資格復查的時間、地點、須提供的材料、聯系方式等由用人單位直接通知。
3. 考核時間、地點、方式等另行通知。
六、體檢、聘用
1. 根據考核成績,按崗位招聘人數1:1的比例確定體檢人員。
2. 體檢標準參照《江西省申報認定教師資格人員體檢辦法(試行)》執行,體檢地點在我校附屬醫院進行,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3. 對體檢合格人員進行思想政治考察和公示。
4. 經面試考核、體檢、思想政治考察、公示無異議后,辦理聘用入編手續。
七、聯系方式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灣里區梅嶺大道1688號江西中醫藥大學人事處(博士后管理工作辦公室)
郵編:330004
聯系人:吳老師
聯系電話:0791-87119112
招聘專用郵箱:[email protected]
學校網址:http://www.jxutcm.edu.cn/
人事處網址:http://rsc.jxutcm.edu.cn
附件見人事處官網
【1】凡本網注明"來源:濱海人才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于濱海人才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濱海人才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是本著為求職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
其他教職工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