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0-04-29 14:36:02 關注:32843次
為貫徹落實學校第九次黨代會精神,加快組建一流教師隊伍,為“雙一流”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保障,根據《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52號)和中共安徽省委組織部、安徽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關于印發<安徽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暫行辦法>;的通知》(皖人社發〔2010〕78號)規定,現就安徽大學2020年度教學科研崗位招聘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招聘原則
(一)堅持面向社會、公開招聘。
(二)堅持考試考察、擇優聘用。
二、招聘對象
海內外優秀博士及高層次人才。
三、招聘崗位
我校2020年度招聘崗位及人數詳見《安徽大學2020年度教學科研人員公開招聘計劃》(附件1)。
四、招聘條件
應聘者應符合以下條件:
(一)思想政治水平。熱愛祖國,熱愛高等教育事業,擁護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遵守憲法和法律,未受過任何紀律處分及刑事處罰。為人師表,品行端正,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較高的學術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技能,能以“四有好老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二)身心條件。身心健康,能適應崗位工作的要求,且達到《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試行)》中規定的體檢合格標準。
(三)業務條件。學歷、學位和專業符合我校公布的招聘崗位要求,具備履行崗位職責的工作能力和技能條件,詳見《安徽大學2020年第七、八層類人才應聘者教學科研基本要求》(附件2)。
(四)年齡條件。具有教授(正高)職稱或達到教授水平者,年齡一般在45周歲以下(1975年1月1日以后出生);有副教授(副高)職稱或達到副教授水平者,年齡一般在40周歲以下(1980年1月1日以后出生);博士原則在35周歲以下(1985年1月1日以后出生)。
(五)崗位所需的其他條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不得應聘:
(一)不符合崗位招聘條件的人員;
(二)在讀的全日制普通高校非應屆畢業生;
(三)現役軍人;
(四)經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認定具有考試違紀行為且在停考期內的人員;
(五)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人員和曾被開除公職的人員、受到黨紀政紀處分期限未滿或者正在接受紀律審查的人員、處于刑事處罰期間或者正在接受司法調查尚未做出結論的人員;
(六)法律規定不得參加報考或聘用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其他情形人員。
五、報名
本批次崗位招聘工作自計劃公布之日起啟動。各崗位具體招聘考核時間由崗位所在具體用人單位根據工作安排確定,招滿為止。
應聘者通過安徽大學人事處網站“人才招聘” 平臺登錄,應聘者注冊后選擇具體應聘崗位并提交個人簡歷。具體招聘單位組織資格初審并通知通過資格初審的應聘者參加考試、考察。應聘者可在招聘平臺及時查詢招聘進度。
報名后沒有接到考試通知的應聘者,不一一回復,敬請諒解。
六、資格初審
應聘者提交簡歷材料后,應聘崗位所在單位對應聘者進行資格初審,應聘者可通過系統中的“應聘進程查詢”了解應聘最新進展。
七、考試考核
考試形式由各具體用人單位根據招聘專業屬性確定,具體將采取筆試、試講、專業技能測試、結構化面試等方式進行,主要考查應聘者專業能力、邏輯思維、協調應變、言語表達和儀表舉止、潛能、實現教學目的、掌握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方法的能力、教學效果和實際操作技能等綜合能力。考試時間、地點及具體實施方案將由具體用人單位另行通知。
來校參加考核人員,請務必攜帶以下材料:應聘崗位要求的學位學歷證書(應屆畢業生提供就業推薦表)、前期學歷學位證書、身份證、發表的論文及科研成果證明等材料(以上材料均為原件)。
八、成績計算及合成
成績實行百分制量化評價,成績計算時保留到小數點后兩位,小數點后第3位四舍五入。達到每個環節最低分數線者,方可進入下一環節。
九、體檢與考察
體檢工作按《關于進一步規范全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體檢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13〕208號)等有關規定執行。
考察工作根據擬聘用崗位的要求,采取多種形式,全面了解掌握考察對象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能力素質、遵紀守法、廉潔自律、心理健康、崗位匹配等方面的情況以及學習工作和報考期間的表現,同時要核實考察對象是否符合規定的報考資格條件,提供的報考信息和相關材料是否真實、準確,是否具有報考回避的情形等方面的情況。
根據《關于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實施意見》(皖辦發〔2017〕24號)等文件精神,考察結束時考察對象仍屬于失信被執行人的,考察環節不予合格。
十、審議、公示
擬聘用人員經各具體用人單位黨政聯席會議審議、人事處復審后,報學校審核。擬聘人員名單將在學校網頁公示7天。
十一、簽約聘用
經公示無異議或公示結果不影響聘用的,由各具體用人單位通知來校簽訂就業協議,并由學校按照規定將有關材料報送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辦理有關聘用報批手續。
對考察、體檢合格人選出現缺額的,按照規定程序和時限,在同崗位報考人員中,按最終綜合成績從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額遞補,遞補各不超過兩次,且不得低于筆試和面試設定的最低分數線。
根據《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52號)和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人事廳關于在全省事業單位試行人員聘用制度意見的通知》(皖政辦〔2006〕13號)規定,學校按照規定報批后,與受聘人員簽訂事業單位聘用合同,確立人事關系。
十二、有關待遇
引進人才除薪酬待遇外,還享受學校提供的條件建設與科研啟動費、住房補貼,條件建設與科研啟動費和住房補貼具體標準參見《安徽大學引進人才進校待遇參考標準》(附件3)。
(一)緊缺人才學科專業引進的人才將享受比一般專業更高的進校待遇,根據緊缺程度分為a類和b類,名錄如下:
a類緊缺人才學科專業:馬克思主義哲學、網絡空間安全、馬克思主義理論、信息與通信工程、工商管理(會計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光學/光學工程、知識產權法。
b類緊缺人才學科專業:儀器科學與技術、新聞傳播學、工商管理(財務管理方向)、法語、西班牙語、法學理論、國際法學、政治學、生態學(濕地生態學方向)、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管理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方向)、統計學、食品科學與工程、金融學、財政學、工商管理(電子商務方向)、德語、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公共管理。
(二)對一流學科涉及專業人才 “一事一議”,適度提高錄用人員待遇。
(三)為優化學緣結構,如確需選留本校培養的博士畢業生,原則上須達到第六層類及以上水平方可享受住房補貼等相關待遇,第七、八層類人才一般不享受住房補貼,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空間安全等專業特殊人才除外。
(四)馬克思主義學院、互聯網學院引進的第五至第八層類人才的住房補貼上浮20%,其中本校培養的博士畢業生以第七、八層類人才接收的住房補貼不上浮。
十三、有關事項
(一)招聘工作在校紀檢監察室和人事處的監督指導下,由各具體用人單位按有關規定組織實施,各具體用人單位紀委(紀檢委員)全程參與監督,同時接受社會及有關部門的監督。安徽大學紀檢監察室監督電話:0551-63861581。
(二)由于我校此次公布的2020年招聘計劃還須上級主管部門審批。主管部門審批后,該招聘計劃如有調整,將另行通知。
(三)請應聘者嚴格對照招聘條件要求投遞簡歷,以應聘者最終學歷及所學專業作為認定標準,對不符合學校招聘條件要求的人員學校一律不予聘用。資格審查貫穿于招聘工作全過程,如在招聘過程中任何環節發現有違紀違規、材料不齊、提供虛假信息或應聘者條件不符合招聘崗位條件要求等情況的,隨時取消應聘資格或解聘。由此造成的后果,由應聘者本人負責。
(四)最終擬聘用人員必須在2020年12月31日前向學校提交招聘計劃崗位所要求的學歷學位證書原件/海外學歷教育部認證、就業報到證/與原單位解除工作關系的證明材料,并來校報到上班,否則學校將不予聘用。非應屆畢業生若無報到證,有聘用單位的,入校報到時須提供與原單位解除聘用關系的證明材料;無聘用單位的,須托管檔案的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提供無工作單位的證明材料。
(五)本招聘啟事最終解釋權歸安徽大學人事處所有。如對招聘工作有不明之處或網上應聘過程中遇到系統網絡等問題,請與我校人才辦聯系,聯系人:程昆、王揚,聯系電話:0551-63861962,0551-63861800。
特此公告。
附件:1安徽大學2020年人才引進計劃
2.安徽大學2020年第七、八層類人才及碩士畢業生教學科研基本要求
3.
安徽大學2020年人才引進計劃 | |||||
序號 | 單位 | 需求專業 | 需求人數 | 學歷要求 | 招聘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
1 | 數學科學學院 (大學數學中心) | 數學、統計學 | 6 (高層次人才計劃不少于2人) | 博士 | 王院長:0551-63861313 項老師:0551-63861313 |
2 | 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大學物理公共教學中心) | 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光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無機化學、天文學 | 5 (高層次人才計劃不少于2人) | 博士 | 田院長:0551-63861767 馬老師:0551-63861257 |
3 | 化學化工學院 | 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工程力學、土木工程材料、安全科學與工程 | 7 (高層次人才計劃不少于2人) | 博士 | 金院長:0551-63861680 余老師:0551-63861279 |
4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空間安全 | 8 | 博士 | 仲院長:0551-63861290 叢老師:0551-63861264 |
5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物理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技術 | 12 | 博士 | 黃院長:0551-63861275 鄧老師:0551-63861746 |
6 |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 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力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 | 10 | 博士 | 陶院長:0551-63861413 朱老師:0551-63861905 |
7 | 生命科學學院 | 化學、藥學、生物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發酵工程、生物信息學、生態學、生物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 2 (高層次人才計劃不少于1人) | 博士 | 張院長:0551-63861058 甘老師:0551-63861140 |
8 |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 生態學、生物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地理學、測繪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6 (高層次人才計劃不少于2人) | 博士 | 石院長:0551-63861970 王老師:0551-63861783 |
9 | 文學院 | 中國語言文學 | 4 (高層次人才計劃不少于2人) | 博士 | 吳院長:0551-63861304 戴老師:0551-63861304 |
10 | 歷史系 | 歷史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 2 (高層次人才計劃不少于1人) | 博士 | 盛主任:0551-63861205 曹老師:0551-65107031 |
11 | 哲學系 | 哲學、心理學 | 4 (高層次人才計劃不少于2人) | 博士 | 張主任:0551-65107434 夏老師:0551-65108309 |
12 | 新聞傳播學院 | 新聞傳播學、政治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物理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中國語言文學、工商管理、戲劇與影視學 | 9 | 博士 | 姜院長:0551-63861625 蘇老師:0551-63861011 |
13 | 經濟學院 | 經濟學類、統計學 | 6 | 博士 | 徐院長:0551-63861526 于老師:0551-63861280 |
14 | 商學院 | 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心理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建筑學、統計學、地理學、經濟學 | 9 | 博士 | 杜院長:0551-63861502 肖老師:0551-63861295 |
15 | 外語學院 (大學外語教學中心) | 外國語言文學(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日語、俄語)、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國際政治、國際關系、計算機應用技術、教育技術學 | 4 (高層次人才計劃不少于1人) | 博士 | 朱院長:0551-63861178 黃老師:0551-63861193 |
16 | 法學院 | 法學類 | 5 (高層次人才計劃不少于2人) | 博士 | 朱院長:0551-63861185 樂老師:0551-63861653 |
17 | 管理學院 | 公共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工商管理、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 8 | 博士 | 周院長:0551-63861357 林老師:0551-63861347 |
18 | 社會與政治學院 | 政治學、行政管理、社會學、世界史、中國邊疆學 | 5 (高層次人才計劃不少于2人) | 博士 | 吳院長:0551-63861920 黃老師:0551-63861240 |
19 | 藝術學院 (公共藝術教育中心) | 音樂與舞蹈學、中國語言文學、戲劇與影視學、設計學、城鄉規劃學 | 2 | 博士 | 劉院長:0551-63861587 徐老師:0551-63861248 |
20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中國史、政治學 | 20* | 博士 | 吳院長:0551-63861963 常老師:0551-63861406 |
21 | 互聯網學院 | 數學、統計學、地理學、系統科學 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筑學、測繪科學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農業工程、軟件工程、網絡空間安全 應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 18 | 博士 | 賈院長:0551-65108082 郭老師:0551-65108217 |
22 | 國際商學院 | 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 | 2 | 博士 | 吳院長:0551-65108117 周老師:0551-65108097 |
23 | 體育軍事教學部 | 高等教育學 | 1 | 博士 | 朱主任:0551-63861642 陳老師:0551-63861071 |
體育學(羽毛球、籃球方向) | 2(碩士) | 碩士 | |||
24 | 國際教育學院 | 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 | 2 | 博士 | 胡院長:0551-65107600 李老師:0551-65108707 |
25 | 徽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院 | 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哲學、中國史、科學技術史、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共黨史、美術學 | 7 (高層次人才計劃不少于4人) | 博士 | 張書記:0551-65108820 卞老師:0551-65108560 |
26 | 物質科學與信息技術研究院 | 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生物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生物醫學工程、核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系統科學、信息與通信工程、數學 | 35 (高層次人才計劃不少于25人) | 博士 | 吳院長:0551-62950133 谷老師:0551-62950164 |
27 | 創新發展戰略研究院 | 中國史(中國近現代史)、經濟學類、政治學、法學類、農林經濟管理 | 7 (高層次人才計劃不少于4人) | 博士 | 張院長:0551-65106832 張老師:0551-65106825 |
28 | 綠色產業創新研究院 | 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地理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 | 6 (高層次人才計劃不少于2人) | 博士 | 張院長:0551-65862358 陳老師:0551-65862316 |
29 | 張軍課題組 | 物理學、天文學 | 2 | 博士 | 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 |
30 | 羅斌課題組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1 | 博士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31 | 仲紅課題組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空間安全 | 1 | 博士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32 | 鄭春厚課題組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空間安全、生物醫學工程 | 2 | 博士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33 | 張興義課題組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 2 | 博士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34 | 黃志祥課題組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2 | 博士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35 | 吳秀龍課題組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2 | 博士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36 | 王群京課題組 | 電氣工程 | 2 | 博士 |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
37 | 劉琳課題組 | 生物學 | 1 | 博士 | 生命科學學院 |
38 | 程樺課題組 | 巖土工程、地質學 | 2 | 博士 |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
39 | 張愛冰課題組 | 考古學 | 1 | 博士 | 歷史系 |
40 | 朱正業課題組 | 歷史學 | 1 | 博士 | 歷史系 |
41 | 吳衛紅課題組 | 考古學 | 1 | 博士 | 歷史系 |
42 | 徐亞平課題組 | 經濟學 | 2 | 博士 | 經濟學院 |
43 | 郭志遠課題組 | 法學 | 2 | 博士 | 法學院 |
44 | 周曉光課題組 | 中國史 | 1 | 博士 | 徽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院 |
45 | 吳李君課題組 | 生物學、基礎醫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光學、光學工程、大氣科學 | 5 | 博士 | 物質科學與信息技術研究院 |
46 | 張忠平課題組 | 化學、生物學 | 3 | 博士 | 物質科學與信息技術研究院 |
47 | 單磊課題組 | 物理學 | 2 | 博士 | 物質科學與信息技術研究院 |
48 | 姜勇課題組 | 物理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 5 | 博士 | 物質科學與信息技術研究院 |
49 | 葛炳輝課題組 | 凝聚態物理、材料科學與工程 | 3 | 博士 | 物質科學與信息技術研究院 |
50 | 信息材料與智能感知安徽省實驗室 | 光學、光學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 | 5 | 博士 | 物質科學與信息技術研究院 |
【1】凡本網注明"來源:濱海人才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于濱海人才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濱海人才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是本著為求職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
其他教職工招聘